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陶器产生的一个最好的背景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我们民族、我们祖先的一个发祥地,黄河贯穿九个省,我们都称黄河为母亲河。陶器主要的发现地域,大多数沿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有,但与黄河流域相比较,陶器数量要少,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所以今天我们如果把陶器拿出来单独地看,黄河流域烧造的是最好的陶器。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黄河流域沿岸的文化;沿着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仰韶文化,有一个“人面鱼纹盆“,非常有名。马家窑文化,著名的是“小口尖底瓶“。小口尖底瓶是一个提水的工具,它做得非常聪明,是尖底,为的是一旦进入水中,尖底瓶就会立刻翻个儿,水从它的口中流入;而当它装满水的时候,就立刻正起来了,这就是它的功能。五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开始用这么漂亮的东西来提水了。
产生陶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意识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因为我们是一个以种地为生的民族,以农业为主的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我自己供自己吃穿,我们的贸易能力相对来说比游牧民族弱。首先弱在意识上。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而游牧民族是通过易货生存,通过交换取得他们不生产的东西。
农耕民族是定居的民族,需要大量生产用具。但生产时不考虑游牧民族需要抗震动的物品。比如游牧民族愿意使的是金属器、皮制器、木制器等等,都是不容易磕碎的,因为他们生活在行动当中。定居民族可就不在乎这个,分量重一点儿也没关系,易碎的话,小心一点儿就可以了。
农耕民族的思维定势就是重农轻商,我们几千年的文明都是重农轻商。所以在农业发达的时期,国家非常强盛;而当我们进入一个贸易社会,或者说经济社会的时候,弱点就显现出来了。
没有纹饰的陶器称素陶,画有纹饰的陶器称彩陶,彩陶各有各的风格。早年我去甘肃的时候,看到甘肃有很多彩陶。要知道,在原始社会里,财产是以数量取胜的,而不是单纯的以质量取胜。当时的财富都以数量的形式表现,所以彩陶出土的时候往往非常多,有时候一窖有几十个、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当时不谋求彩陶的质量,而是谋求它的数量。
去甘肃的时候,当地人带着我去转,看到这种彩陶,非常多,比我想象的多。原以为收集到一件彩陶是很困难的事情,没想到在一个人的屋子里看到堆积如山的彩陶。我就想:历史上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彩陶陪葬呢?原因无非就是它是财富的显现。当时,积累财富以后,还没办法浓缩这个财富,他不能烧造一个质量更为优良的东西,像后来清代皇宫专用的珐琅彩,价值连城。因此,彩陶只能以数量作为财富的表现形式,然后下葬。被后人无意或有意挖掘出来的时候,你会看到堆积如山、一模一样的彩陶。所谓一模一样,也是大体看上去一模一样。由于是人工绘画,细节上都有差别。
当时我看到有80公分高的大罐,觉得自己没法拿。我那时还是出差,公务缠身,又年轻,不像现在还有办法,那时没办法,所以挑了一个小罐买了。我买的第一个彩陶才花了60块钱,很漂亮的彩陶罐。我为什么要买彩陶罐呢?因为人家讲,这是马家窑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马家窑“,因为我姓马,听着非常亲切,觉得这是我们家的窑,然后就买了,就因为这句话。我一开始不是很清楚,后来才知道马家窑文化中也分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有很多种,我当时分不清楚。人家告诉我这是马家窑的,我一听,我们祖上烧的,干脆买回来吧!今天再回过头去看,我就知道甘肃是彩陶的一个产出地。历史上像甘肃、青海,彩陶非常多,去这些地方找彩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找其他的就比较困难了。
前些日子碰到一个人,带了一堆明清瓷器找我鉴定。他跟我讲,他在甘肃潜伏了两个月,到最下面的农村里去找古董,他觉得那个地方特别偏远,一定没有假的。不幸的是,他买回来的明清瓷器全是新的。过去埋地雷,很少埋到马路中间,人家知道你不走这儿,知道你要抄小道,就全埋在小道上了,这个道理一样。他专门跑到甘肃,潜伏了两个月,把埋的“地雷“全买回来了。他跟我说:“我在下面,跟所有人吃住都在一起,那些人对我特别好。“结果,人家把“地雷“都卖给他了。
陶器中还有一个词,我们今天也说,叫“秦砖汉瓦“。一说中国的建筑,就说秦砖汉瓦,说的是质量。比如汉代的砖、秦代的砖,以至再往前一点儿,战国的砖,都能烧造得非常好。战国的空心砖,非常大。那个砖的概念跟我们今天看到的砖不太一样。战国时期大点儿的砖,有1米多长,可以做台阶。空心砖做台阶,不会踩碎,说明质量非常好。
因为秦统一了六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秦作为强大的政治中心,所有的经济上的好处都算它的了,所以叫“秦砖“,实际上战国时期就大量烧造这种大型砖了。
下面说的汉瓦也是这样。“汉瓦“不是到汉朝才开始烧造的瓦,而是很早就有了,只不过把好处都归了汉朝了,因为汉朝一度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强盛时期。
现在的影视作品当中,大量题材反映秦统一六国这个时期,比如张艺谋导演拍摄的《英雄》,陈凯歌导演拍摄的《刺秦》,都是反映战国到秦这一时期的作品。我们看到电影当中净是一些骑马打仗的镜头,可这个时期的骑兵跟我们后来熟知的骑兵有很大差别。当时的骑兵没法在马上打仗,只体现一种运行的速度。当时的骑兵基本上是骑着马冲到你跟前,然后翻身下马,俩人打起来。不是在马上打仗,在马上打不了仗。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没有马镫。没有马镫就在马背上待不住,也使不上劲儿。除了没有马镫,还少有马鞍。秦代的马很少有马鞍,马鞍是秦以后才逐渐使用的。所以我们看《英雄》某些场景是对的,大部分都是步兵,排着阵往前冲,那是当时战争的一个场面,真正骑在马上打仗是以后的事情。
我们可以用文物来说明这个事。今天能看到的秦兵马俑,请注意看马,马身上没有马镫,绝大多数也没有马鞍,但其他装备是齐全的。再看唐代的三彩马,既有鞍又有镫,装备齐全,非常清楚。
马镫大概是公元3世纪,差不多三国时期以后发明的,三国时期都不能证明有马镫。所以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那种骑马打仗的场面,说起来非常难过。我们猜想在古代,即便在马上打仗,大概也是夹着腿,上身使不了劲儿。不是又要拍新版《三国演义》吗?不知道导演会怎么拍。
过去的骑兵古书上有记载,比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时的骑兵主要是一个快速部队。马并不是战车,而是运输车,它把人运到敌人跟前。在战国到秦的战争场面中,马车冲进敌人的一方,是要把方阵冲乱,并非一个杀人武器。到了三国以后,当真正的马镫发明,就导致战争变得非常残酷:不用下马就可以杀人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先进发明一般都是先用于军事,所以马镫很快就传到欧洲,欧洲管中国的马镫叫一个很奇特的名字:中国靴。过去欧洲骑兵的马上也没有马镫,两条腿都夹酸了,根本就骑不住,所以马镫是可以彻底释放战斗力的一件重要军事装备。
秦兵马俑属于灰陶。和红陶相比,灰陶硬,北京的四合院都是灰砖盖的。灰陶是在工序上加了一道工艺,使它的硬度增加。在古代,灰的陶器相对都比红的陶器硬,今天也是灰砖比红砖贵。多了哪道工艺呢?这种工艺是在它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闷制,所以使陶器变得更加坚硬。兵马俑都用灰陶烧制,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以今天的工艺烧造这么大型的兵马俑,都还有一定的难度。
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俑是人殉制度的一个替代物。商代盛行的人殉制度,一般都是几个人到100人之间,记载中最多的有300多人的陪葬。所以这个俑代替人殉制度,以做成人样的陶俑替代真人去殉葬,是文明的进步。但当时这个制度出现后,在社会上还有阻力。比如孔夫子就讲过,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个做这个俑的人,该没有后代吧?有点儿说断子绝孙的意思。孔子就很愤恨这件事,认为用和人一样的俑殉葬,也是不对的。
但是会文明的进步,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厌恶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它依然会向前发展。兵马俑,说起来也是一种人殉制度,像秦始皇这样伟大的皇帝,他去世以后要有这样的陵寝,有这样一支陪葬的队伍,表明他生前的强盛。我们今天挖出来并展出的这部分有8000多件,地底下还有多少,现在不是很清楚,还有很多没出土。试想,如果当时是用人殉制度,那是不可想象的,要有这么多人一起下葬吗?要陪着一个皇帝死亡吗?想起来真让人不寒而栗。
秦代的兵马俑,兵俑以及马俑,大小都与实物一样。比如兵俑的身高,矮的有1。68米,高的到1。87米,跟今天的人的身高几乎一致。只有秦代做了这样跟真人大小一致的兵马俑。而秦代之前的战国也有俑,后来的西汉、东汉都有俑,但一般情况下,俑都比较小,东汉最大的俑大概只有真人的二分之一大。
20世纪70年代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当时的管理没有现在这么严。我去陕西时,碰到过侦破案件,有人跑到工地里偷了个兵马俑的将军头去卖,最后被公安局抓住,判了刑。兵马俑到目前为止,有大量仿制品,但是真的兵马俑市场上没有流通过一件。国家管理得非常严格,没有使一件兵马俑流出挖掘场地,所以说兵马俑是我国的一个宝藏。
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代表国家出去的文物展览,兵马俑在美国、英国都展览过。西方人看到中国的兵马俑觉得特别神奇。这些兵马俑的面部都非常个性化,不是千篇一律地从一个模子里磕出来,每个俑都是富有个性的个体。所以说,当时的工匠对陶器、雕塑的理解是登峰造极的。我们今天都不能想象,秦朝用了那么大的国力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秦兵马俑的发现本身也是一个故事,很偶然。1974年3月,陕西有几个农民打井,打了好几天,挖土的时候越挖越硬,也不见水。后来挖出来陶器的残片、箭镞等很多东西,正好一个人路过,他多少见过一些世面,就说这底下好像是文物,把这件事上报了。偶然的一个上报,导致兵马俑的发现,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距今也三十多年了。
现在我们去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看展览,有很多老头儿在那儿给你签名,说是他发现的。当时有案可查的发现者有5个人,现在估计不止15个人在那儿签名,都说是他发现的,大家觉得这是一乐儿。是不是他发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民族有这样的宝藏,被我们这一代人看到了,多大的荣幸啊!我们看到了古人都没见过的东西。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曾发现过兵马俑。当时也是打井,打出过俑。那时候的认知能力特别低,挖出一个俑的头,特别害怕,把它捆起来吊到树上,晒了好几天,晒完以后再卸下来打碎深埋。当时的人非常迷信,觉得不吉利。这在民国初年有记载。
当时没有知识,后来有了相关的知识,就知道了文物的重要性。今天,秦始皇陵兵马俑还在为国家创造很多利益,每年几百万人参观兵马俑博物馆,据统计,全世界有将近100个国家的首脑都参观过。
天降大升级系统,王飞的生活开始惊天逆转!装X的人生,何需向旁人解释。年轻人,我装可以,你装那就危险了,因为我有系统,而你却什么都没有。...
想得到就要付出代价,这是他的保命法则。孤独少年提着破烂柴刀,一路披荆斩棘,欲登临九天之巅,只为找到那只一日织锦三千的七彩蝶。每天保底一万字。绝不太监绝不烂尾绝不断更,绝不注水。安心码字。...
家族联姻,乔陌笙一直以为自己嫁的是简家三少简裔云,所以在民政局等到的是简家大少简深炀的时候,她懵了。她大大哥。他蹙眉你喜欢这么称呼我?她尴尬的想她日后丈夫的大哥,不叫大哥还能换个叫法吗?完成了登记手续,她才知道,原来还真的可以换个叫法的。这声大哥叫出口后,她却习惯了,婚后也改不了口。婚后他得知最初她想嫁的人是他弟弟简裔云后,他将他弟弟弄进了军区进行魔鬼训练,将她在床上折腾得散了架。现在还叫我大哥是想有朝一日再嫁給他?嗯?没有。以后不许再见他!她无奈的想那是他弟弟,逢年过节有回去老宅,怎么可能不见面?简深炀是京城人人趋之若鹜的权贵,久居上位的他是个沉默寡言,清贵冷傲的独裁者。专横独断得眼里只有自己,听不进去别人的看法,养个妻子像养个眼皮子底下的小动物一样,独断的要求其乖乖听话,不许逆许他半分。去聚会,半小时不到,管家奉命而来夫人,先生请您回家。我才刚到,迟些再回去。夫人,先生会不高兴的。去聚餐,开研讨会,除了上学,无论她做什么,她前脚离开,后脚他就叫人请她回家。她无奈简深炀,你想干什么?讲点道理行不行?乖,不要惹我不高兴。可是是你惹我不高兴了啊!你不需要做那些无谓的事情。可对我而言那是我喜欢的,想做的,并不是无谓的事情!他像在看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那样看着她你看你,又惹我生气了。她!这样的男人能好好沟通吗?!有一个男人,他无与伦比的优秀,深情得眼中只有你,在乎的也只有你,全心全意的对待你,可他也强势偏执又自私。这样的他你一旦要了,无论如何,他绝对不容许你放开他的手!好吧,其实这是一个强势深情,却又偏执成性的霸道总裁追妻的故事。...
新婚夜,她被逼在婚床嘤嘤求饶,他却致命呢喃溪溪,让我爱你!传闻厉少,冷血无情不近女色,十足的禁欲系完美男人苏简溪吐槽,亲,挑,撩的功夫,他可是样样都会。婚后,他用滚烫的爱圈着她,将她宠的令人发指无法无天她要离婚,他舔着她的喉咙溪溪,就算我死,化成灰,你也一辈子是厉太太,染指你的人,统统得死!溪溪,充电五分钟,持久两小时,我们继续某人满脸红晕,为什么她充电一晚上,还是电量不足身体泛红。妈咪,爹地说他每晚都会帮你充电!身后蹦出小萌包子妈咪,我算了下,你一共喜欢了爹地3666天哦小萌宝高举她十年前的告白情书。...
神秘浩瀚的宇宙星空,从来都不会缺少天才,然而,当最为逆天的吞噬灵根现世之时,所有的天才都只能黯然失色。你是天才?地灵根?天灵根?看我吞了你的灵根,天才变废柴!凭借着逆天的吞噬灵根,韩飞羽步步为营,努力朝着天道的最顶端靠近着!!!...
普通白领得到一颗由准圣尸体所化的空间珠,慢慢的什么都有了只是低调的苏北想过的安逸一些,忙的时候写写小说,去世界各地圈地建些农场牧场,闲的时候弄个旅游胜地,引来各路综艺电影拍摄,看看美女明星。为了能安逸地当好自己的隐形大地主,苏北点化了几个弟子侍奉自己。在自家的山林中狩猎,在自家牧场上跑马,在自家庄园中消暑,吃着自己种养的各种顶级美味,苏北的地主生活就是如此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