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7章移台之争
康熙发出这道带有罪己诏性质的谕旨,原本是欲借天旱之名,剪除几个皇太子胤礽的党羽,结果京城立即就传开了改宽为严的风声,这让他只得暂时打消这个念头。(看小说就到。com)
目前局势微妙,朝局的稳定必须维持,一旦人心惶惶,朝局动荡,必然给予太子胤礽以可乘之机,如此,即便是废掉了太子,亦会牵连大批官员,即有损朝廷体面,亦有损他的名声,而且妨碍后继计划的实施。
李光地不仅是老臣,也是康熙极为宠信的大臣,他的这番奏对,康熙极为受用,也正好顺水推舟,当下便开口说道自古君臣之义深厚,必上下一德相成,始能上感天心,召致和气,不在徒饬虚文,务空名以从事。今当此亢旱之际,我君臣应上下一心,夙夜靡宁,时时处处以万民为念,方可期甘霖早沛。”
这话一出,一众大臣彻底的松懈下来,皇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亦是长长松了口气,康熙冷眼扫了殿中一众大臣一眼,又徐徐说道皇十四子胤祯上书请准移福建三十万饥民入台,请准放开入台限制,请准入台官员、士绅百姓携带家眷入台。诸臣工对此有何异议?”
一众大臣刚刚松了口气,没想康熙竟然又抛出了这么大的一个议题,十四阿哥胤祯的三个请准,完全颠覆了朝廷对台政策,一众大臣刚刚放下的心顿时又提了起来。
朝廷为收复台湾,仅仅是‘迁界禁海’就长达二十余年,造成的损失根本就无法估量,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即便是‘三藩之乱’所造成的损失也远远赶不上‘迁界禁海’所造成的损失,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收复台湾后,朝廷上下,所有满汉大员,都极力支持对台湾采取极端变态的抑制政策,就为怕台湾再次乱党群集,成为反抗朝廷的基地,再来一次‘迁界禁海’。。com
重开海贸之后,海贸的巨额利润使的朝中大员、王公亲贵纷纷插足,从中分一杯羹,可以说,满朝文武大员大都是海贸的既得利益者,谁也不愿意再出现‘迁界禁海’这样的悲剧。
胤祯的三个请准完全是全面开放台湾,台湾孤悬海外,朝廷的控制力量薄弱,谁敢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郑家或者是林家、陈家割岛而据?难道再来一次征台?
而更令人玩味的是,康熙居然把这个问题在朝会上提出来讨论,他是意思?是支持还是反对?是全支持还是半支持?一众大员都还在细心揣摩。
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却是率先站了出来,“皇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兴一利,必生一弊,朝廷自收复台湾以来,对台政策始终如一,三十年来,天下太平,东南无忧,足以证明对台政策是有效的,正确的。若是妄加变动,则徒增变数,微臣窃以为,台湾孤悬海外,不比内陆,开发、发展是其次,稳定方是首务。”
一众大臣听完,心里皆是暗赞赵申乔好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兴一利,必生一弊。’这话可是康熙三月训斥偏沅巡抚潘宗洛的原话,他竟然敢原话引用,康熙若是支持改变对台政策,岂不是自食其言?
这番奏对太过惊心,一众有心赞同的大臣也没胆子敢站出来附议,一个个都闷声不响,没风险,那才附议,赵申乔这奏对,风险太大了,谁要敢附议,指不定就成了他的替罪羊。赵申乔虽是又臭又硬,但却清廉如水,康熙即便不满,也不会发作他,他们这些人,可就不好说了。【叶*子】【悠*悠】
康熙听到这番奏对,脸上神情却没任何变化,赵申乔这话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台湾的稳定确实比开发、发展要重要的多。不过,他竟然敢引用的原话来封堵,这居心就有点不纯了,但他也没发作,只是默不作声。
文华殿大学士、上书房大臣张鹏翮一听这话可就稳不住了,移民入台,改变对台政策可是十四爷胤祯提出来的,他这个十四党领军人物着也得支持,他站了出来,沉稳的说道启奏皇上,微臣不敢苟同赵大人看法,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朝廷对地方的政策历来也并非是一成不变,台湾孤悬海外,唯稳为先,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台政策是朝廷一大要务,恂郡王既然提出移民入台、改变对台政策,则必然经过深思熟虑,试问恂郡王近年所做之事,哪一件不是卓见成效?
赵大人既然担心台湾的稳定,微臣不得不一吐为快,微臣上月方从上海回京,恂郡王在上海训练海军、建造远洋舰队,虽然时日颇短,却是卓有成效,不足一年,恂郡王便已将海军训练成了一支雄壮威武,军纪森严的虎狼之师,在建的战船亦是火炮百门、载员千人的艨瞳巨舰,远不是水师四百料战船可比,有如此舰队、海军在手,何愁台湾不稳?
台湾既无不稳之患,又为何不加以开发利用?朝廷征台,费时糜饷,历尽心血,难道任其荒芜?再有,福建、广东山区,皆是民众田寡,已无可垦之地,台湾膏胰肥沃之地却任其空闲荒芜,岂不是有伤皇上爱民之心?”
张鹏翮话一落音,户部尚书噶敏图便立即站了出来,“张大人所言甚是,台湾地广人稀,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一旦放开,沿海无田可耕、无工可庸、无食可觅之民必欣然前往,不出几年,定然兴旺起来,朝廷只需派谴官员治理便可巩固下来,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在朝的十四党就他们两个大员,两人说完,朝堂上便一片安静。
康熙扫了殿中一众大臣一眼,心里却是暗骂,这个老十四,自立一党,却不拉人,还等着朕给他建班底,着实可恶,不过,这十四党人员也确实太少了,是的给他再塞几个人,否则在朝中也难以立足,更不用说抗衡太子一党与八党了。
康熙不作声,一众大臣揣摩不透他的心意,也不敢乱发言,都报着观望的态度,反正支持的,反对的意见都有,就看康熙是意见了。
皇太子胤礽见此情形,暗忖这是给老十四卖人情的好机会,便转身奏道皇阿玛,儿臣赞同张大人所言,台湾既是稳如磐石,自然不宜任其荒芜,台湾若能开发出来,亦是朝廷一大盛举。”
八阿哥胤禩一见太子表态支持,他是欲以此拉拢老十四,自然不欲让他得逞,也奏道皇阿玛,十四弟在福建招抚饥民,于台湾不过是一海之隔,于此时提出调整对台政策,定然已深悉、洞察福建、台湾之民情,十四弟历来眼光独到,虑事长远,谋划周密,儿臣对台政策的调整定然又是一大善政。”
大学士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对福建和台湾的情形尤为熟悉,眼见已经是一面倒的情形,也躬身奏道启奏皇上,恂郡王此议实乃忠心体国,老成谋国之举,台湾一旦放开,不出五年,便可成为一大粮仓,不仅可以自足,还能返销粮食于福建、广东,移民开发台湾,乃历朝历代未有之创举,微臣祈恳皇上允准。”
三人这一接连表态,一众大臣自然是纷纷跟风,有心反对的也只能闷在心里,没见康熙的都已经露出微笑了。
果然,康熙紧接着就开口说道诸位臣工既然都极力支持,朕即诏告天下,允准福建三十万饥民移民台湾,亦允准官员、百姓携带家眷入台。至于取消入台限制,还需稍缓时日,以免各省无地无籍之民蜂涌入台,造成混乱局面。”
说到这里,康熙瞥了一眼仍跪着的赵申乔,缓缓而道身居高位者,首要职责便是权衡政务利弊,利多弊少则倡之,弊多利少则禁之,利弊平衡,自然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多琢磨,不要一味的生搬硬套。”
稍稍沉吟,康熙又道北方十年九旱,皇十四子胤祯提议推广抗旱高产农作物,事关重大,着户部侍郎施世纶予以协助,总揽抗旱高产农作物推广事宜,另,海关总署副总监督一职至今空悬,一并兼之。”
施世纶,施琅次子,历任扬州、江宁、苏州三府知府、江南淮徐道副使、安徽布政使、太仆寺正卿、顺天府尹、都察院落左副都御史、户部侍郎等。其人聪强果决,准抑豪猾,禁胥吏,居官一地,事事为民,在地方名声显著,清名远播,居官三十载,清白自持,始终如一,也曾被康熙表彰为‘天下第一清官’。
施世纶没料到康熙竟然让兼任海关总署副总监督,而且还总揽抗旱高产农作物推广事宜,忙稳重的站出来谢恩。
一众欲入十四党,却不得门而入之的官员都是羡慕不已,又是海关总署副总监督,又是总揽抗旱高产农作物推广事宜,可不自然而然的成了十四党一员。
施世纶却是有苦说不出,几中,出息的就他和六弟施世驃,这下倒好,都成了十四党,施家算是绑在十四爷身上了。
简介为了十万块,她将自己的清白之身,献给他。她和他每晚缠绵不休,却只有身体的契合,没有爱的承诺。随着他订婚之后,她情人的身份也就此中止。然而再相遇,她却成了他的大嫂,他的双眼里布满了嗜血的殷红,怒言以对,你以为我让你走,就是给你自由了吗?现在,我要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
原本华丽的爱情,原来一切不过是一场盛大的复仇,她不过是一颗被残忍利用的棋子,辗转在两个深爱她的男人之间,爱情终将何去何从?她又该如何抉择?...
为了上位,我做了领导的奴隶,为了上位,我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为了上位,我无奈之下含泪走进领导的闺房...
她是南昭璇玑公主,以倾城之貌,惊世之才,名满天下引来无数强国贵族公子争相追逐。她最终嫁给了不起眼的西楚皇室庶子萧若傲,四年间,她费尽心机,助其斗太子,收朝臣,建天机卫,最终成为西楚之帝,换来的却是南昭被灭,全城被屠,利刃加身的结局。而她,也终于知道萧若傲娶她的原因得璇玑公主者,可得天下!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北周王爷,一次惊鸿一瞥,换来此生一往情深,却因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的性子,而被拒亲。四年后,他知其有难,不顾生死,闯入西楚皇宫救她于危难之中,从此陪她踏上一条倾覆天下的复仇之路...
结婚一年,她却依然是原装货。原以为他是因为爱她而尊重她,却不料,她只不过是他和另一个女人笑谈时候的老处女。她毅然转身,却未料,生活从此脱离了掌控。跟他离婚,和我结婚。男人一身笔挺军装,面容俊美,不容拒绝的霸道宣告。什么?首长大人!她没有听错吧?这个牛逼哄哄,家世不菲的首长竟然要娶她?她就纳闷了,她既无倾国倾城之貌,亦无富可敌国之财,这个需要所有人仰视的男人,怎么就看上她了?难道,她上辈子拯救过宇宙?...
我的名字是伊文,美尼斯帝国首脑的太阳王,穿越者大军的一员,人民视我为神的化身,统御着数百万平方公里,两亿人口的封建大帝国。但我的对手是星际文明,他们的星际战舰就停泊在王都上空,按个按钮就能爆了这颗星球。宗族认为我不配登基,王庭被配偶把持,地方总督听调不听宣。我想知道我还能活多久,能不能删号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