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中文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8章 北洋大臣求推荐(第1页)

在官船即将抵京的时候,坐在船舱中的李鸿章却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模样,心里反复思索着最近一段时间京中之事。

现在京城里什么事最热闹,恐怕当数办新政,自打从皇上把唐子然那部《盛世危言》刊送于地方督抚起,众人便猜出了皇上的心思——皇上要办新政。

皇上要办、这翁常熟也要办,可办的目的是什么?无外乎借新政之名行以敛权,这敛的不仅仅是朝廷的权,怕他翁常熟惦记的还有疆臣的权。

这事怎么办?

这办新政是皇上一门心思的热劲,虽说太后那边明知道皇上的心思,可毕竟不能让外臣看笑话,这意味着太后至少不会在明面上反对,若是在明面上反对,只需稍有表示,怕醇王那边就主动劝翁常熟放弃这个心思了。

可太后那边到底是什么心思?

想到自皇上亲政以后,太后的“退让”只使得李鸿章琢磨不透太后的心思,便是先帝那会,论心机手腕,怕也赶不上太后,现在于这风头上,太后召见自己又是什么意思?

“这事难办啊!”

李鸿章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着,就他本意而言,他自然希望这大清国能行以新政。

李鸿章做了几十年的官,什么人的阅历都比不上他深,揣摩入微,平素虽不肯冒昧,可做了几十年的糊裱匠,东糊一块、西补一块,不是他不得其法,而是因为有些事情他不能去做,现在有人愿意去做,他自然乐意看那人去做,他比谁都清楚,这大清国早就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甚至在他看来,变法和维新,是清国最后的机会了,能改变一下,总比坐在这儿等死好。

可这事是那么好办的吗?

唐浩然这个人,他倒是知政之人,现在按其于书中之间,推行新政当先于一地试行,待试行有所成之后,去其弊择其利再推行全国,这倒不失稳妥老成,若是有朝廷支持,没准还真能办成了。

可若是他办成了,又岂能为自己所用?想到自己费尽心机方才把其挖至京城,正待熬鹰的时候,却被翁常熟拉了过去,李鸿章又岂能心甘,更何况他焉不知盛宣怀这段日子在庆王那里使的花招,若非如此,庆王那边又岂会不顾及自己的面子。

再者就李鸿章的私心来说,他自然希望由自己主持大清国的新政,而不是由那位所谓的两朝帝师去主持,那种人能办成什么事情?

可若是唐浩然于一地办成了新政,岂不就全成了翁同龢的功劳?进而令其尽享新政之名,从而于未来得掌新政?

李鸿章的眉头微锁,虽是精明如他,这会却也陷入了左右为难间,一方面,他心知大清国需要不是他过去那般左右糊裱,撑出个样子来,这时局需要大清国办新政,而另一方面,他却又无意让翁同龢之流主持新政,那群歪和尚能把那经完全给念歪了。

而之所以支持唐浩然,甚至为其请权,与其说是为唐浩然,倒不是说是为自己,这段时间,自从一众言官请行新政后,连地方上的心思亦开始浮动起来,张之洞也动了同样的心思,现在他张南皮倒是轻松,唐浩然虽说离开了湖北,可却给他留下了一年近三百万两银子的禁烟局,再加上海军衙门的两百万两专款,湖北一年能弄出六七百万两办新政。

府中的幕僚们亦倡言直隶筹办新政,以免新政之名尽为他人所得,可这新政就是那么容易办的吗?

“新政不容易办!”

贤良寺内,张佩纶看着李鸿章静静的吐出一句话来。

“正是因为不容易办,所以才要让他人去办!”

张佩纶的话让李鸿章深以为然的点着头,别说是现在,早在二十年前,他便考虑过办新政之事,可考虑了几十年却依然只是一个想法罢了。

而之所以考虑了几十年依未能成,就因为开办新政的阻力,别说是新政,即便是最简单的土地重新造册,每每提及亦遭这样那样的阻力以至未能成,原本以为做了大官,便能办大事,可官做到他这个地步,顾虑只会越来越多。

“他唐浩然去办,反倒于咱们有利,无论是他试行田亩地税也好,亦或是开办新式学堂也罢,纵是现在京中清流在翁常熟的运作下,虽是一致,力主操办新政,可归根到底,那些清流之中大多数却完不知洋务之重,待到唐浩然于试行新政后,稍有差池清流诸人必定群起而攻之,届时即便是翁常熟亦很难护之,而以唐浩然浅薄资历,出任一省巡抚,原就有人不满,这新政……”

摇着头,张佩伦无奈的苦笑下。

“荃帅可记得当年左季高举办电报之事?”

李鸿章如何不记得电报一事,当年他与左宗棠,都是继曾国藩之后朝中重臣。他们的意见,甚至可以影响到朝廷中枢的具体决策,可谓是地方督抚大员中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当年垂帘的慈禧似有意若无意地搞政治平衡,故而两个人并不相得。

当年在盛宣怀为自己暗暗筹划,意图建立电报线路时,胡雪岩也向左宗棠提出了极其相似的方案,当时胡雪岩探知盛宣怀的举动后,抓住左宗棠正从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转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的良好时机,向左提出应该抢先设立电报,压一压李鸿章的风头,还进一步细说了电报的政治、经济意义,认为如果开设电报,定能形成源源不断的新财源。

一可以做点实事开创财源,二可以顺便打击一下老对手,这样的好事哪个不肯做?左宗棠立刻具折上奏,备言设办电报、自强兴国之利,希望朝廷能允许他在两江境内架设电报线路,开展电报业务。

李鸿章得知后自然大怒,被人抢了头功的盛宣怀也是一肚皮无名火,但他冷静下来一想,便转怒为喜,并为李鸿章讲出一番道理来,以为,左宗棠这次上书,表面上是先拔头筹,夺了李鸿章的面子。但实际上,当时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场,对于电报这种新发明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不少王公大臣和各地督抚都认为电报将会“惊民扰众,变乱风俗”,在大清国官场气氛中,敢为天下先的先驱往往变成先烈。

左宗棠跳出来这么一大声疾呼,守旧派肯定会大加攻讦,短时间内必不能成事,盛宣怀于是为李鸿章谋划:不妨就让左宗棠去当这个先锋,趟这浑水,等到左宗棠和守旧派斗得两败俱伤、师老兵疲之际,我们再拿出更可行的方案收拾局面。前人种树,后人摘果,岂不快哉。

左宗棠和反对者在朝堂之上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而太后则被这些人吵得烦了,索性各打五十大板,将电报一事搁置不议。左宗棠一场辛苦毫无所获,怏怏地奔赴两江上任。

思极往日之旧事,李鸿章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

“幼樵所言极是,那以你之见,今日当如何?”

“荃帅,其实这事也简单,既然他翁同和敢为天下先,就让他为去,等到诸清流因台湾新政自相残时,翁同和自顾不暇时,咱们再和过去一样,一举把这新政夺过来,”

热门小说推荐
与鬼厮混的日子

与鬼厮混的日子

这是个关于阴阳秘术,江湖奇人的小说,当今许多秘术,道法,都已经失传,但有一些人,仍然保存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通阴阳,晓道法,身怀绝技,或隐藏在都市之中,或修道与山野乡村。这是个神鬼与人界限不在分明的时代,也是个色彩斑斓信仰缺失的时代,两个倒霉蛋,一路跌跌撞撞的闯进了阴阳道法的世界,揭开了一个个隐藏在阳光下的阴影迷雾。...

鳯祸天下

鳯祸天下

关于鳯祸天下她贵为西梁国的公主,冰肌傲骨,纤尘不染,外柔内刚…  为逃和亲,相约青梅竹马的情郎私奔,奈何情郎失约,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她的世界里。无奈她踏上和亲之路,一路的刺杀遇袭逃窜,辗转到了北魏。  她本已认命,安心地留在北魏,却遇到一个视她如贱婢的暴君,日夜对她的打骂,肆意凌辱,就算你死,也是朕的人,你的灵魂都要被困在这里,连你的尸体朕都不会放过,你明白吗?  狠毒的话语不断萦绕在她耳边,她困惑着,痛苦着…  一夜之间,从皇妃被贬为宫女,受尽非人的折磨…  然而每当她命悬一线时,有个男人就会不顾性命地去保护她,使她波澜不惊的心湖泛起了丝丝涟漪…  他说此生有你死亦足矣…  她说我想走,因为心中有恨,我想留,因为北魏有你…  终于她背叛了自己的夫君,不顾一切的爱上这个男人,山河巨变,改天换地,当这个男人登上帝位后,夺走了她的凤印,立了新后,怀里还搂着...

读心狂医

读心狂医

拥有一枚魔力戒指的小鲜肉,既能读懂女人的芳心,又能治疗女人的暗疾,还能在淑女熟…女御…姐间玩转自如,温情如水又铁骨铮铮,且看少年狂医如何在现代都市里演绎一段战魔除妖荡儿女情长荡气回肠的至爱故事。...

极品庖丁之奸商本色

极品庖丁之奸商本色

何丰历一四六年,这个类似明末和大清结合(康乾盛世时间却是汉人何姓天下)的王朝,外患猖獗内忧不断,就在大厦将倾岌岌可危之际,一个智商超过二百自带BGM的男子出现了他柳府庖丁出身,一心只想着赚钱经商,以便和自己的几房老婆,就那般没羞没臊的纸醉金迷下去。然,天下大势所驱,他却不得不背负起该有的责任。汉人儿郎永不为奴,百姓期盼安居乐业,粮食丰产需要好种子和好肥料,强势外交当用热血军魂予以铸就,当然了也少不了,一个时代的科技碾压。这是一个把转基因食品,卖给岛国英国女真族等,那些不安好心外敌的神奇国度。若干年后,大丰日报刊载某人格言亦要胸怀天下,方为我辈奸商之本色!...

无限的冒险

无限的冒险

作为一个轮回者,为了生存,你要考虑很多问题要不要跟着剧情和主角走?要不要保护新人?要不要养殖新人获取最大利益?要不要当你变强时,你则需要开始考虑宇宙到底还有救吗?轮回者能为它做点什么?当你最终厌烦这样的生活怎样逃脱主神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