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中文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7章 曹刿论战(第1页)

公元前684年。

鲁庄公听说从本国交出去的俘虏管夷吾竟然被齐国拜为宰相了,大怒,后悔当初没有杀了他,而今成为对立面,是一个祸患,于是,整训军队,准备对齐国发动攻击,以报复“乾时之战”损兵折将、丢失领土的仇恨。

齐桓公得到这一情报,找来管仲说:“我刚即位时间不长,谁料想却频繁受到武力威胁,我现在就先拿鲁国开刀,展示一下实力,你看怎么样?”

管仲说:“现在国家的长远规划还没有实施,人民还没有安定,经济和军事还不是很强大,暂时不要出兵发动战争为好。”

齐桓公没有听从管仲的劝谏,决定出兵攻打鲁国。

任命鲍叔牙为将,率领大军直接逼近长勺(山东莱芜,当时是鲁国的地盘)。

鲁庄公听说齐国军队进入境内,召集众官员商议对策。

大夫施伯推荐一个人,姓曹名刿,隐居在东平(山东东平)的乡下,从来没有当过官,但是这个人有勇有谋,是个干大事的料(隐于东平之乡,从未出仕,其人真将相之才也)。

鲁庄公于是就派施伯前去招聘。

曹刿见到官府来招聘他,就笑着对施伯说:“怎么了?难道吃肉的官员没有办法抗击敌人了吗,还找到我这吃粗粮的乡下草民头上来了(肉食者无谋,乃谋及藿(huo)食耶?)?”

施伯说:“吃粗粮的平民如果有能力指挥军队打败敌人,那么他也将成为吃肉的一员了(藿食能谋,行且肉食矣)。”

注:1。【先秦时期的饮食有明确规定,《国语·楚语下》:“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牛羊肉一直是上流社会的食材,普通百姓一般是不被允许食用,条件好一些的,比如自家饲养鸡鸭鱼的,则能吃上肉食,如果家里没有饲养这些牲畜,那就只能吃素。】

2。【藿(huo)食:即吃粗食之人。藿,指豆叶,嫩时可食。】

曹刿同意应聘。

鲁庄公问曹刿:“你打算用什么战术抗击齐国呢(何以战齐)?”

曹刿回答:“战场上要随机应变,有些情况不可预测,请给我配一辆战车,在行军的途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战术调整(兵事临机制胜,非可预言,愿假臣一乘,使得预谋于行间)。”

鲁庄公赞同他的说法,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出发,前往长勺迎战。

双方在战场上摆开阵势。

鲍叔牙因为上次取得了“乾时之战”的胜利,心里就很骄傲,没有瞧得起对方,马上下令击鼓进兵,先攻陷敌方阵地的有重赏。

鲁庄公听到对方击鼓进攻了,也下令擂鼓冲锋,曹刿阻止了,说:“齐国军队士气正盛,咱们应该保持阵型先做好防守,等待时机。”

于是,对本方军队下达命令:“严阵以待,做好防守,都不许吵吵,违令者斩!”

齐国军队冲锋来到阵前,鲁军弓箭齐发,防守严密,拿不下来呀,先撤吧。

齐军撤回后,重新组织,再一次战鼓齐鸣,发起第二次冲锋。

鲁军还是静悄悄地以弓箭防守,齐军又无功而返。

鲍叔牙说:“鲁军真是孬种,来了还不敢出手,看来他们是被打怕了。再擂鼓进攻,这次肯定能打败他们!”

曹刿听到齐军战鼓又敲响了,就对鲁庄公说:“打败齐军就在此时了!马上擂鼓,发起冲锋!”

齐兵发起两次冲锋没有看到鲁军还击,认为鲁军胆小不敢出战,也就都不在意了,漫不经心,精神松懈,谁知这次战鼓一响,鲁军如潮水一般突然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刀砍箭射、左冲右突,杀得齐军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鲁庄公要马上追击,曹刿阻止,说:“先等等,我先探查一下再做决定。”

曹刿下了战车,仔细查看一下齐军阵地的车辙,又登车远望,观察齐军逃跑的方向,然后对全军下令:“追!”

鲁庄公率领军队追击三十里,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俘获大批兵士,大胜而归。

这就是史称的“长勺之战”。

热门小说推荐
我的庄园

我的庄园

蓝天,白云,庸懒的躺在沙摊上,感受着海风轻轻的吹过。身边猎犬,海兽,相互追逐嬉戏。随手端起一杯自己酒庄出产的绝世美酒,扎一块切好的特优于别人来说,人生的追求是金钱,权利,名望,但对于蒋海来说,这样的生活,其实才是他最想要的。...

山村小土豪

山村小土豪

重活一次,老爸负责赚钱,我负责花,我是开心快乐的小土豪。...

穿越之思源

穿越之思源

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开始另一段人生,终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主角万事如意,因为作者不愿看见生活中那些艰难困苦,遇到不合逻辑违反常理的事情,希望大家一笑置之。...

霸道老公慢点来

霸道老公慢点来

霸道老公慢点来由作者郝小敏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霸道老公慢点来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新修真大时代

新修真大时代

当地球从千百年的封印之中解放出来,修炼重新成为了生活的主题这是一个陆羽在不经意之间成为了世界的主角的故事!...

虫噬星空

虫噬星空

海底有处岩浆口。最初的生命只能被动接受外界的信息。它不知道岩浆能摧毁自己,于是几十代,甚至几万代,一次次的死在那里。终于它学会了生命第一个知识不能靠近岩浆口。但它的结构只能装下一个知识,而这个世界不得不学会的知识太多太多。于是,它不得不长大了一点点,使自己能够装下第二个知识。代代繁衍,代代进化,当知识的容量达到亿...